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当前位置: 首页>>实验教学>>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正文

教学方法

作者:admin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21日 阅读:

1、基本及经典实验技术与先进技术相结合

在教授基本及经典实验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引入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现代技术手段或具有发展前景的先进技术方法,使学生学以致用。如采用先进的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检测或分析手段(如等离子光谱分析仪、气相色谱仪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等)进行环境微量元素、生物毒素、农药残留和有毒金属元素污染的检测;又如在组织学生进行地方病流行病学研究及相关案例讨论的同时,结合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核酸电泳分析、pcr、核酸杂交以及核酸点突变分析技术等),使学生深刻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地方病流行病学病因、机制研究中的作用。

2、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相结合

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减少验证性、重复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开设预防医学主干学科相互融合的预防医学综合性实验课程,既优化了教学资源,减少了重复开设,又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实验兴趣。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是一种培养学生大胆进行科研设计、研究探索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初步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对培养开拓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3、案例讨论式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

本中心在校外建有19家适应教学需要的固定教学实践基地,近年又逐渐优选社区实践教学基地。实验教学过程中,联系国内外影响较大的公共卫生事件,以学生为主导,通过查阅文献介绍案例的发生,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循序渐进,从流行病学调查,到危害分析,再到疾病控制等进行综合分析,加深对公共卫生的理解和认知,巩固对知识的系统掌握。结合现场实践教学,让学生尽早接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现场实际,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能力。如在环境卫生学水体污染实验中,结合饮用水源藻类污染事件,对藻类的产生、藻类毒素的种类、对水体污染及人类健康的危害以及防治等方面给学生系统讲解,结合相关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充分直观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4、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离不开社会教育,将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并贯穿于实验教学全过程,以社会调查方式进行实验教学,让他们对社会调查的目的意义,实施手段有基本了解,巩固书本理论知识和获取新知识。学生到农村、厂矿、基层去,使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社会调查研究来努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如贵州省地方病流行情况调查,学生深入到地方病病区,了解了地方病流行病因、中毒人群分布、健康危害程度及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5、教学-科研-科技社会服务三结合

通过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社会服务,做到教学与科研相长,把科研成果和学科前沿发展知识融入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学与社会服务互补,把社会实践经验融入到实验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和科技社会服务实践,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实际运用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得到较大提高。

6、普通教育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 以“三基”训练为基础,特别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利用课间实习、课外探索和专题研究等时间发现个性发展的时机;由指导教师提供多项备选和自选的科研项目提供个性发展的项目内容;通过指派规划制(规定的内容,指派的教师)、双向选择制(教师列课题供学生选择,最后教师、学生双方确认)、单向交流选择制(针对性强,可单独与某领域的教师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创新激励制(具创新思路课题,经专家论证后,给予专项经费资助)等多层次个性教育提高个性发展的自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