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主要经历
1997年6月毕业于贵阳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2000年6月毕业于贵阳医学院,获医学硕士学位;2003年6月毕业于复旦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贵阳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尚被聘为中华医学会地方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工业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贵州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职业病化学中毒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贵州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与健康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工作10余年,承担本科生的教学、毕业实习指导以及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指导,已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副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各1部、参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和中国科学院规划教材3部,参编教育部预防艾滋病培训教材2部。
从1996年至今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及省长基金等科研课题1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共体项目(inco-dc)、贵州省科技厅及省长基金等科研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共发表文章50余篇。获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贰等奖1项(2001年,第五获奖者)、贵州省科技进步奖贰等奖2项(2001年,第七获奖者;2006年,第二获奖者)、贵州省科技进步奖叁等奖1项(2004年,第五获奖者)、第三届贵州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10年,第二获奖者)。2006年获第八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奖励。目前研究方向:1、毒物联合作用机制及防制;2、地方病学。
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和人才、硬件资源,面向全国开展化学品、农药以及法医毒物化学检测服务40余项;为社区、学校开展饮食与健康、艾滋病健康教育、地方病病区健康体检和健康宣教讲座及咨询20余次,培训3200余人。获得较好的社会评价和效果。
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1.专著及教材编写
(1)副主编专著《砷与健康》.科学出版社.2008,06;
(2)参编专著《现代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02;
(3)参编《毒理学基础》(案例版).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8,07;
(4)参编《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案例版).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08,07;
(5)参编《毒理学基础》.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
(6)参编《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师资培训指南》.教育部儿基会培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参编《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培训指南》.教育部儿基会培训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所获荣誉称号
(1)2007年遴选为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
(2)2006年获第八届贵州省青年科技奖
(3)2010年获贵阳医学院2006-2009年度先进科技工作者
(4)2010年获贵阳医学院2007-2009年度优秀教师
(5)2007年获贵阳医学院2007届本科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
(6)2006年获贵阳医学院“迎评”、“申重”先进个人
(7)2005年获贵阳医学院2005届本科生优秀论文指导教师奖
3.所获科研奖励
(1)2001年获首届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燃煤砷污染对人体多脏器损害及分子机理研究,第五获奖者)
(2)2006年获贵州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贵州燃煤型地方性砷中毒相关基因筛选及突变与癌变关系研究,第二获奖者)
(3)2001年获贵州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燃煤砷污染对人体多脏器损害及分子机理研究,第七获奖者)
(4)2004年获贵州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碳酸锂的抗癌作用及机理和增效降毒临床应用研究,第五获奖者)
4.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pth/camp/pka信号通路在氟砷联合骨骼毒性中的作用(81072248)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燃煤型氟砷联合中毒对健康损害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机理研究(30660163)
(3)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专项资金:燃煤型氟砷联合中毒暴露途径、暴露量及暴露危害研究(黔科合人字[2007]12号)
(4)贵州省卫生厅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社区参与地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策略
(5)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燃煤型氟砷联合中毒临床特征及分子机理(黔科通[2006]63号)
(6)贵州省卫生厅科研计划项目:金属硫蛋白基因在砷、镉联合毒性中作用机制研究(黔卫发[2006]130号)
(7)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科研基金:燃煤型氟砷联合毒性对人群非骨组织的影响及其机理(黔教高发[2005]328号)
(8)贵州省卫生厅中英艾滋病策略支持项目:贵州省铜仁市艾滋病防治现状评估
(9)贵州省卫生厅科研计划项目:贵州氟砷污染对肝肾功能损害临床特征及敏感标志物
(10)贵州省省长基金:中药“和胃液”新用途——抗hiv/aids作用研究(黔科教办[2004]7号)
(11)贵州省卫生厅科研基金:镉、砷联合肾毒性的生物接触限值(g2004-3)
(12)贵阳市科技局科研基金:贵阳市饮用水源藻类毒素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筑科计字[2004]6号)
5.发表及全国会议交流的教学论文
(1)张爱华,何江,洪峰,王荣,李军,姚茂琳.实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模式及实践探索.现代预防医学.2011,38(3):496-497
(2)王荣,张爱华,洪峰,李军,河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放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8:58,69
(3)张爱华,肖婷婷,洪峰.医防结合培养实用性公共卫生人才.预防医学论坛.2007,13(10):954-955;
(4)洪峰,张爱华.关于我院公共卫生实验室开放的思考及建议.全国公共卫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0.07